【智加•资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价值共创的过程,从而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果势必走向数字化企业,即增长驱动力实现从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到数据要素,组织形态从垂直化领导到扁平化自组织,决策方式从经验判断到智能择优,创新模式从串联演进到并行迭代,这样的企业在面对未来更多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中就具备了充分的适者生存能力。
当企业生产各流程、经营各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广泛连接和即时通信,其相互间传递的数据流动速度更快、开发成本更低、价值更鲜活,数据融入企业战略、架构、治理、业务的程度更深,数据对企业的效率提升和全局优化的决定性作用也更加突显。
随着数据要素被纳入企业资产核算、数据管理成为企业运作的基本能力,数据逐步取代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驱动要素,数据资源掌控的多寡、数据管理能力的优劣和数据应用的深浅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未来。
数字平台通过支撑创新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以及高效配置,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促使创新协作在时空上交叉、重组和优化,从而激发更多的产品、业务和模式,帮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也不再是唯一的创新发起者,而是引导消费者共同参与创新,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逆向整合生产要素的创新流程转变。
企业进一步基于数字分析技术,将专业知识、基础工艺、生产流程、行业经验等共性的技术知识数字代码化、组件模型化,促进行业知识的复用、共享和价值再造,大幅缩短新技术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创新周期。
通过“数据+算法”的赋能,用数据决策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经验决策,即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和研析,从而形成决策建议与实施方案。
《大数据时代》一书指出,大数据为探索未知、求解问题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与经验决策相比,企业凭借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更准确的发展定位,进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数据驱动决策的依据更确切,精准度也就更高。比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详细获得所有购买过产品的用户数据,能够更有效地调整生产、开拓市场,决策效果要远胜于传统的基于少量样本而进行的经验决策。
数字技术构建形成泛在、及时、精准的信息交互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引发产业组织在管理、形态、流程、机制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扁平化组织加速形成,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架构,通过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充分为个体赋能。
柔性化组织加速形成,基于市场需求、环境变化和项目任务快速建立工作团队的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应用,是战略思维、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变,既是战略转型,又是系统工程,且“千企千面”,需要探索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施路径。
企业数字化转型“六化模型”(资料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企业领导层应当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系统工程,在理念统一、目标设定、路径选择、要素投入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的数字化转型实施团队,构建符合数字运行特点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保障数字化转型变革创新的成功。
主要包括
一是企业领导层主导推动数字化战略实施,制定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并进行持续资金投入。
二是开展扁平化管理,构建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自组织架构,促进员工参与不同团队,最大限度发挥技能。
三是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加强对技术创新人才、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数字化转型管理型人才等的激励,调动员工主动贡献、共享收益的积极性。